小时候,看电影真的是一种享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弥渡县有一座电影院——中山礼堂,坐落在弥渡县城后街。而那时,弥城也只有前街、后街、十字街3条主要街道。
中山礼堂的设备还算可以,放映厅不大,中间和两边各摆上十几排长条木凳,木凳很旧,上面的油漆已斑斑驳驳,两边空出两条走人的过道,中间的木凳可以坐十多个人,两边的可以各坐五六个人,还设有楼厅可坐五六排。看电影的人很多,卖票的窗口很拥挤,要想看到电影,得早早地去排队买票,去迟了,票就没了。特别在春节期间,看电影的人真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要在节前就来排队买好票。
当时,中山礼堂在弥渡也算是一个宏伟的建筑了。放映厅虽小,但舞台、灯光、音响俱全,而且效果不错,是弥渡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县里重要的会议诸如人代会、干部会全在这里召开,除放映电影外,县花灯剧团也在这里演出,票价和电影一样,对学生都是五分钱。
《渡江侦察记》《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宝葫芦的秘密》《小兵张嘎》《董存瑞》《地雷战》《地道战》《农奴》《烈火中永生》等等,这些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经典电影,至今留存在我的脑海中。
那时候,即使是五分钱的票价,也难倒了不少的孩子,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为了能够多看几场电影,我们挖空心思地攒钱,卖家里的废铜烂铁、旧书本、牙膏皮。星期天到山里、路边采摘油桐籽、蓖麻籽,积攒到一定数量时,拿到购销店卖钱看电影。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给我们这一代人巨大精神享受的电影院早已成为历史。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3D电影、智能数字电视、数字多媒体、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获取娱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看电影不再是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孩子们也不需要再为一张电影票而绞尽脑汁了。
(作者:余述祥原单位系弥渡县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