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柱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西面的太花乡铁柱庙村,铁柱庙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因庙内的那根铁柱而出名。南诏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南诏中兴二年《南诏图传》中祭柱场面的铁柱与南诏铁柱十分相像,传说白子国张乐进求让位细奴罗时,曾在铁柱前祭祀立盟。
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但是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凿的史料依据,而郭松年则断然否定了“诸葛纪功柱”的说法。关于“唐标铁柱”,史书有“唐御使唐九征立铜柱于点苍山之湍溪”的记载。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铁柱庙一年一度的盛会,这一天,庙宇周围的彝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在主持祭祀“阿团”的带领下,到铁柱庙举行庄严的祭柱、祭祖、领歌仪式,仪式完毕后就在铁柱庙内进行打歌活动。同时,本地极富地方特色的花灯表演也同时演出。两种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传统节目交相辉映,吸引着万余名游人到铁柱庙观看。
鉴于南诏铁柱所具有的极大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南诏铁柱庙又是当地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见证,年,由云南*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门上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人类学家费孝通所题写的“南诏铁柱庙”匾额和两侧是清代翰林李菊村所撰的铁柱庙长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镂翔还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这里的“赛祖”就是祭祖,“芦笙”、“毡帽”,是彝族祭祖时的声和形。“盟石”是指细奴罗跟张乐进求结盟时的一块纪念石,“诏碑”就是“南诏德化碑”。联文把有关铁柱的历史典故作了高度精准的概况,是解读铁柱的重要依据。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铁柱庙会的时候,都会有上万群众来领歌、踏歌,开展传统的祭祀活动和打歌活动,热闹非凡。院中照壁上画了《南诏图传》中“张乐进求祭柱图”,原图绘于南诏中兴二年,现在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砚池拱桥是弥津渡桥的景观建筑,又是古时宫庙的消防设施,也是浇灌花木的水源地。中院山门最特别之处就是它既是一道山门,又是一个戏台。这座山门由于年代久远,曾经已经倾斜,彩绘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剥落,后又进行了维修。中院内有一棵榕树,当地人叫“缅树”,建庙时栽上缅树,以示“免灾、免难”。此树经专业部门鉴定已有多年的树龄,相当于清康熙年间栽下的,所以也叫康熙古榕。
南诏铁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弥渡先民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是我国唐南诏时期唯一留存下来的古铁柱实物。柱顶呈三莲瓣形,在丫口之间,各安有一木雕凤头,现为金色龙头,上覆铁锅一口,这与古代祭祀铁柱时金镂鸟落于柱顶的传说有关,铁锅表示上天,顶天立地,永镇山川之意。“南诏铁柱”曾经历数次地震,无数房屋倒塌,而“南诏铁柱”却从不歪斜,无锈蚀。自古以来,弥渡及周边地区民众认为它是一颗神柱,是本地区的“定海神针”。南诏铁柱的建立,是滇西地区早期的山地民族对树崇拜的延续和发展,它融合了民族的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天崇拜于一体。
直到现在,弥渡西山的彝族同胞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都要到铁柱庙祭祀铁柱老祖,以求得来年的人畜平安、荞麦丰收,以求庇护。同时向“铁柱老祖”领歌之后,全民族一年内才能顺顺当当地进行打歌活动。三皇殿是神农、*帝、伏羲,圣母殿是三宵圣母、送子张仙、“痧、麻、痘、疹“、十二属相等诸神。土主财神殿有山神、土地、文武财神。因山神和武财神的坐骑均为老虎,故民众俗称“猫猫殿”。而爱丕殿供奉的则是多年彝族的歌王“爱丕老爹老奶”,爱丕老爹手上的口袋是用来装歌的。大理南诏铁柱庙,标志着云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习俗及冶炼技术的珍贵资料。
大理南诏铁柱庙,标志着云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习俗及冶炼技术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