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宋
“十三五”期间,弥渡县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搞活基层文化,引领乡风文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弥渡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花灯艺术之乡,弥渡民歌《小河淌水》享誉世界,还有《绣荷包》《弥渡山歌》《十大姐》等曲目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文化设施日益改善,助力乡村振兴。近5年来,弥渡县实施“大喇叭、小广场”工程,为个20户以上住户的自然村配备“大喇叭、小广场”,让“大喇叭”重新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开展科普教育、组织文艺表演的“好声音”,让“小广场”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健身、歌舞娱乐、交流沟通的“好场所”。建成28个各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传习所、传习中心,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阵地和活动经费问题,县城综合性传习中心天天可观看花灯民歌表演,乡村传习所经常性开展传承授艺活动,星罗棋布的小广场上有全民花灯文化娱乐健身,广大群众享受到文化大餐。
文化作品推陈出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弥渡县广大基层文化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扎根乡村沃土,建设基层文化,把*策、法规以及时代新人新事新风尚编入花灯唱词,创作上演了《山村·小河·月亮》《爱国卫生保健康》《坚守初心再出发》《同心聚力决胜小康》等富有时代感染力的作品,寓教于乐,花灯文艺宣传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了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重要作用。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成为一道新时代乡村靓丽风景。“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还有一个会跟着哼。”弥渡县依托良好的花灯文化群众基础,开展群众文艺骨干培训,组建支乡村文艺队伍,引导群众参与健康文明的娱乐健身活动。位于弥渡县城的弥渡民歌和花灯戏综合传习中心自年3月建成开放以来,持续开展传统花灯歌舞、传统花灯戏、民族民间歌手选拔赛、彝族歌舞、现代题材花灯剧(节)目展演等各类主题演出活动,每月参与展示演出队伍50余支、农民群众演员余人。广大农民和基层队伍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在百姓大舞台表演中获得了幸福。
网络平台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提供了资源获取和展示传播便利。弥渡县文化馆率先在全省实施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建设,形成“一个总馆+多个分馆+若干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搭建网络平台,实现农民群众所需文化资源可在手机和互联网观看、下载,县、乡、村各级文化活动可在手机网络上展示呈现,农民群众成就了曾经属于梦想的舞台艺术演员,一个个优秀节目、文艺能人通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