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不仅仅是人要驻在村里,更重要的是要‘驻’在村民的心里。唯有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把他们当作亲人、朋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收获他们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心坎里。”这是曹庆源常常说的话。
今年58岁的曹庆源是云南弥渡税务局驻村开展工作已有11年之久的扶贫“老兵”,从谷芹到龙华,从石麟到团山,再到红星,辗转了五个村委会,工作队的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曹老”。
红星村是位于弥渡县东部山区的一个半山区村委会,有19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户人。在年3月以前,红星村在弥渡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垫底。
曹庆源刚到红星驻村时,全村还剩多户危房,这成了红星年脱贫出列最大的“拦路虎”。从年3月开始驻守红星村,一枚*徽、一顶草帽、一根拐棍成了他标志性的配置。
红星村委会孔家营村村民小组的村民自某贵,一家三代7口人住着土房,条件非常简陋、人均居住面积不足。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沟通,话家常、讲*策、说案例,自某贵一家都拒绝危房改造。
曹庆源和工作队的同事吃了无数次闭门羹,他没有责怪也没有放弃自某贵一家。*的好*策就是要惠及基层贫困群众,做的就是精准帮扶,自某贵一家不配合,说明工作队的*策宣传还没有做到位,工作队还没有得到自某贵一家的信任。
当他知道自某贵的孙子因为生病需要开证明、找医院时,医院、写材料,解决了自某贵一家的难题。某贵孙子看病有着落之后,曹庆源又帮着介绍自某贵的两个儿子到村里的工程队工作。
家庭收入增加,*府危房补助到位,历时5个月终于做通了自某贵一家危房改造的工作。
“之前我们一家的态度很不好,你们还是替我们考虑,帮助解决困难,一次次地给我们做工作,谢谢你们!”现在自某贵一家人住上了新房,还多了一间临街铺面。
由于红星村人多地少,危房改造数量多、难度大,有很多农户没有土地建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够。
为了啃完这块“硬骨头”,曹庆源带领大家攻坚克难,一户一户再做工作,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所剩的危房就全部开工。
在小三村和孔家营村入户的时候,听群众反映喝不上自来水,饮用水需要外出挑回来。曹庆源回到村委会后认真地把情况记录到笔记本上,第二天就到群众家里去核实。问题核实后,马上跟上级领导反映,积极争取,在小三村和孔家营村新打了两口深井,实现了全部村民自来水入户。
群众提出路况不好,制约了红星发展,曹庆源就实地考察,积极争取协调。今年投资余万元,完成了道路硬化14公里,农村公路提级改造22公里。
解决了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他开始思考红星村的产业发展,红星是弥渡小红梨和香酥梨的主产地,原有上万亩的梨园,但由于缺乏产业化的管理,很多农户的梨园都荒废了。现在,曹庆源经常昆明、下关、弥渡多方寻找,还托朋友介绍,希望能够找到愿意投资红星小红梨和香酥梨产业的企业。
“等我忙完这段时间,就过来看你们。”这成了他家人听的最多的话。舍小家顾大家,曹庆源用行动践行着一位退役*人老*员的责任与担当。
(大理州退役*人事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