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永普金华
人间四月天,樱红柳绿,生机盎然。南华县委县人民*府与云南出版集团推出《中国乡愁文化书系·南华》丛书10卷,这是献给庆祝中国共产*建*周年的一份文化厚礼。
南华地处川、滇交通要道,素有“九府通衢”的美誉,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历来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南华有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6镇4乡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36万人,有汉、彝、白、回4种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44.47%,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南华野生食用菌已知余种,占全国野生食用菌多种的60%,占云南省多种的77.1%,以松茸、牛肝菌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交易甚为红火,是“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核桃之乡”“国际鸟道”,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云南解放战争时期的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乡镇是让人记住乡愁的地方。以乡镇为单位编撰一套文化丛书,是刻不容缓的文化大事,是对文化遗存的抢救和保护;是对乡镇文化“空白”的填充;更是唯美再现南华各乡镇的文化、历史、地理、田园魅力,宣传南华,扩大南华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一项文化创举。
李天永著的《龙川春水·龙川》。龙川,亘古延绵的滇中高原,这里有一块富饶而又美丽的河谷平地──龙川坝子,南华县中心,龙川镇所在地。它像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巍峨的群山之中,仰视着蓝天白云,展示着亚热带独具魅力的边陲风光。它是七彩云南的滇西咽喉要冲上一块绿翡翠,一个菌香如花,触动味蕾,开启舌尖幸福盛宴的地方。登高鸟瞰,它形似一艘由北向南的巨船,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这里,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九府通衢,郑和故里”。少年郑和,龙川最深的记忆。梅花老人与李根源的情谊,留下梅花与诗的韵味。西街的鲍家巷走出南华的第一颗红星张舫。上雨天的孝子徐久野为父亲献上《南州胜景图》。明代古朴悠远“平桥烟柳”的灵官桥和亚魁坊留下多少“山间铃响马帮来”的记忆。
普显宏著的《丝路凤山·沙桥》。沙桥,古称沙却,曾是镇南州的州府所在地,素有“八郡通衢”之美誉。民国时期,沙桥雅称凤山,是楚雄彝州的西大门和“第一迎客地”。如今,在天申堂羊纪冲的一片松林间,一段三百多米长的五尺道,见证着战国时期从四川成都,经云南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蜀身*道,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来,无数马帮在这条古道上默默前行,串起了众多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在这条神秘的古道上,承载着许多丰厚的人文历史和动人的马帮故事。天子庙坡,留下了明代皇帝亡国之君的辛酸与悲凉;天申堂苴力铺留下了杨升庵状元的《垂柳篇》,还有众多骚人墨客吟咏沙桥的诗篇;在沙桥古镇,留下了爱国将领李根源赞叹不已的美食:“沙桥三绝”。
普金华著的《雨露灯语·雨露》。雨露,古称雨落,是楚雄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一个白族乡。境内世居着白、彝、汉、苗4个民族。雨露白族文化浓郁,创造出节庆日观灯会、优美动听的白族调、深刻含蓄的民间叙事调、民间传说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农历正月初八灯会是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白族最欢乐最为盛大,隆重颇有特色的盛会。从清朝流传至今的雨露灯班为雨露、罗文、力戈、果乐四个灯班。灯班为当地村众崇拜“土主”以酬神还愿为旨而举办,其盛况为县境内庙会之冠。历代相沿,从未间断。“雨露白族灯会“被云南省人民*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境内有“罗摩石”、“胎盘石”、“天阳石”等神奇传说和三个传说的现存物体。还有被列为县保护名录的向天坟、赵家石桥、果乐杨家祠堂等物质文化遗产。
周建兰著的《松茸听香·五街》。五街,通往哀牢山腹地的交通要塞,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有“彝人家园”之美誉。在这里,天然的屏障,是山;隆起的地平线,是山;大地的铮铮铁骨,是山;风吹雨打分外葱茏的,还是山。悠远、深沉的“青棚调”,唱出彝人古老的历史,滋润着这片苍茫的大地;神秘的“毕摩”和神“对话”,祈祷彝族儿女岁岁平安;“姑娘房”里,欢声笑语穿透满是繁星的夜。一年四季的耕种,弯腰收获的彝家儿女,浸满汗水的笑容挂在脸上;当热情奔放、顽皮淘气的夏雨如约而至,郁郁葱葱的莽莽山野间,松茸破土而出悄然露首展身,这份上苍赐予五街的珍稀之礼,让五街人为之繁忙,为之欣喜。恬淡地喝上一口醇香的包谷酒,日复一日的汗水在酒里发红。熊熊燃烧的火把,和着淙淙流淌的三弦声,跳起欢快的三跺脚,醉了这彝家儿女,也醉了这方山水。
卞育能著的《黑泥温泉·一街》。一街是火热的,蕴藏着无烟煤资源;一街是湿润的,黑泥温泉待字闰中。一街旧称永宁,是革命老区。以一街为中心的南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南华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段开智老红*跟随贺龙的部队参加长征。一街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南山区)。一街,陈氏土司余年的风烟历史;名人郭燮熙笔下的《一宁乡说》;康熙镇南知州陈元游览洗澡塘,留下精彩的游记《游黑泥温泉》。一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寒冷,山腰温暖,河谷燥热,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呈明显的“V”字型,典型的立体气候。一街的人,世代与恶劣自然环境抗争中,练就无畏的精神。通过竭力恢复生态环境,昂首阔步建设美好家园。站在大蛇腰山顶远眺,一条千回百转曲折蜿蜒的河流,恰似一条洁白的飘带,静静地向西飘去。
郭志安著的《橘香罗武·罗武庄》。地处红河流域上游一街河畔的罗武庄,山高谷深,羊肠小道牵着缕缕思念,乡村在画卷中迷目。在历史的深远处,康熙镇南知州陈元留下《郊行记略》。文中记述:陈元下乡到罗武庄树密鲊,60多岁的贡士罗宏章“竭蹶来谒”,陈元说罗宏章“乃倮罗种”。当夜月明如昼,罗宏章教陈元说少数民族语言,送葫芦笙,与村民同乐。文化的传承多元而又富有情调,过山调、二环腔、桂花调、仁意调、赶马调、放羊调、送郎调、江边调、打歌调、鲁班调,在乡愁中越显欢快优雅、婉转动听。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里有曾担任边纵八支队37团2营营长、镇南县任第三区剿匪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开宇;还有曾担任玉屏区*府主席,镇南县第三区人民*府区长、剿匪委员会副主任,镇南县第一区人民*府区长的徐升。峡谷纵横的罗武庄,属亚热带干热地区,素有“柑橘之乡”的美称。一街河一路向西,在罗武庄山脚来一个大回环,改变方向,朝南奔去,汇入礼社江。
徐社川著的《六祖密语·红土坡》。红河源头礼社江畔的红土坡,立体气候明显,文华底蕴深厚,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六祖分支”是彝族史上的大事件,除了彝文典籍记载外,目前似乎再也找不到别的踪迹。境内的依黑么村委会梳头山彝族村,却奇迹般地至今还传承着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哀牢山中部“罗罗颇”彝族地区极为古老的彝族民间祭祀歌舞《开奔勒笃》,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以祭祀、祭经、祭歌、祭舞的形式,举行祭祖祭祀仪式,沿袭着六祖分支时的祭祀风俗。红土坡镇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烧香寺山顶,海拔.18米,为南华县最高点;最低点起岔垮村委会杨家窝铺,海拔米,相对高差.18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近年来,镇*委*府结合立体气候优势,努力探索“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路子,“高山药材旺、半山牛羊壮、江边瓜果香”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群众增收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被誉为:“六祖源地,红土情深”。
王开寿著的《哀牢回乡·五顶山》。五顶山,交通区位优越,山奇水秀,回族聚居,属清末“彝家兵马大元帅”李文学的八个督统府,是解放战争时期滇西革命游击根据地——凤文永区。主要山峰有白石岩,烧香寺,营盘山,黑垭口,山形如拳头,故名“五顶山”。有“哀牢回乡,养生福地”美誉。回族智慧,团结奋进,农耕良好,善于经商,手工业发达,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牛丛大村等回族文化枝繁叶茂。李文学起义以彝族为首的哀牢夷民反清斗争,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云南的一个据点,前后持续23年之久,在彝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李文学,起义时是镇南州阿雄乡(今马街镇、五顶山乡)密底(今牛街)瓦庐村人。现今为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自治乡马鞍村委会瓦庐村。五顶山阿苏者民歌曲调委婉,深情率真。著名民间野史作家夏正寅《哀牢夷雄列传》手稿现存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图书资料室;“滇西人民自卫团一支队五大队”大队长李郁荃,堪称“彝山雄鹰”。
施翼著的《百鸟朝凤·马街》。马街,属马日赶集,象征远方与诗的一个镇。百鸟朝凤,让人心生羡恋,这是一个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神奇之地。它山水壮美,神秘的南华大中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植物和动物王国,具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它万物灵动,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当白露前后百鸟朝凤穿梭于灵山秀水之间。它是火热彝山,热情奔放的彝族人民世代生活在大山之中,民风善良而淳朴,文化多彩而绚烂,古老的彝族服装色彩斑斓,三弦、小调美丽而动听,吹叭喇、打陀螺,民间活动有趣而多彩,它传颂着七彩历史。这里曾经是彝族农民起义*李文学、杞彩顺,回族农民起义*杜文秀的古战场,是革命先烈清剿土匪暴乱保卫新生人民*权的红色土地,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它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刘尧汉的出生地;还有从马街飞出的百灵鸟者建周、陶建阿成。
周汉德著《月下半坡·兔街》。月光里流淌出的七村河,仿佛七仙女织成的素练,时而湍急,时而静流,时而飞珠溅玉,归入澜沧江的怀抱。兔街的味道,像是半坡的茶叶,经久弥香,耐人寻味。兔街的岁月,如阿卡舞般妙曼,仿佛在诉说着南诏的余韵。山岭绿色,水流清澈;核桃林蔽,禽栖兽隐;茶园漫坡,村姑采摘;溶洞广阔,蕴藏风云;榕树古老,莺鸣其上;拱桥横跨,鱼游河中;竹蕉摇曳,农户人家;田畴错落,黎民耕作;月亮东升,踏歌声起;吉祥和谐,牧歌诗画。这正是:亮丽之镇话兔街,绿水青山持久地。兔街,因属相赶集习俗成街,从十二生肖中走出来的一个镇。历史建制变幻,宛如白云苍狗。兔街镇的建制变化更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不变的是兔街人乡愁情结,还有那长满希望的翠绿和流向远方的河流。
这是继五卷《南华美》丛书后又公开出版发行的一套南华文化力作。不敢说这套作品集已经尽善尽美。但是,本书凝聚了南华县委、县人民*府领导的关心,凝聚了10位本土作家的心血,达到了它应有的高度。南华处在滇池洱海间,“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上,将成为滇中楚雄城市西部主城区,连接起南方著名的古丝绸之路。
九府通衢的南华,从古代的五尺道到今天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呈现的不只是交通的发达和区位的优势,它反映的是南华的开放和包容,是一种人文的美。
(作者李天永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普金华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