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基层组织,让民族团结进步“体民情”。
村级组织是基层组织体系中的最末梢神经,也是乡村治理的最关键因素,组织要振兴,干部的面貌先要革新,才能倾听到各民族群众的心声和期盼。牛街受地理位置和深度贫困的影响,一度时期,村组干部缺位错位,乡村乱象盘根错节。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牛街从提振干部精气神着手,在**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站所中推行*员领导干部包村包组挂户、一线工作法、动态问题整改责任清单、问题整改限时销号清零等制度,最大限度将乡镇工作力量下沉到村到组、到户到人,摸排并解决了一大批部分村组干部不想碰、少数群众不让碰的老大难难题,在充分体现*的绝对领导的同时,为乡村治理树起了正气。在村级组织振兴中,牛街乡*委采取“两换一提”工作法,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用人导向,近年来共调整5名村“两委”主要领导,撤换33名村支部书记或村组长,果断提拔选用了有担当、善作为的村组干部。同时,根据村干部现实表现和**班子成员综合评价,分批遴选22名村“两委”主要领导到北京大学轮训、到成都学习考察乡村振兴。以脱贫攻坚、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村务管理、致富带富等重点工作为载体,在村级组织广泛开展评选最美村干部、先进工作者、荣誉村集体等活动,激发了村组干部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关键少数”的转变,激发了“绝大多数”的改变,在村支部的引领下,各村村民理事会、志愿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等自治组织纷纷组建,“我是干部我先上,我是*员我先干”和“村里的麻烦村内了,村里的事情村里办”在牛街变成了常态,民情民意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和解决。夯实制度保障,让民族团结进步“暖民心”。
在乡村治理中,**主导的规章制度和因村制宜的村规民约是缺一不可的治理法宝,成为激活基层多元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实现村民自我管理、各民族群众听得到、看得见、说得上。在脱贫攻坚中,牛街乡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从人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平衡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策享受多而导致的非卡户满意度不高的关系,同时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的劣根性。**主导推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公开承诺制度,倒逼两类人通过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和公益事业,积极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来促成“光荣脱贫”,让他们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