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个小山村,因为他变了模样
TUhjnbcbe - 2021/6/14 19:14:00

“村子滑坡、陷落,居无安所。收入入不敷出,生活贫困。”这是有着38户人家人的弥城镇龙华村委会平安庄村原来的样子。而今,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村民安居了、山绿了、道好走了、收入增加了,村民离贫穷远了,离富裕近了,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民们都为平安庄村民小组长朱永明翘起大拇指!

他,带领乡亲们发展立体生态种养殖

朱永明是村里第一批外出创业致富的年青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日子过得“潇潇洒洒”。而村里的不少人家,增收困难,生活还比较贫困。年10月,心里装着乡里乡亲的他,决定回乡带领群众创业,寻找一条适合平安庄发展的路子。

朱永明

经过多方考证,朱永明与贫困户熊春柳、李仁、罗兆坤、庄国强、罗钢等农户深入实际,探讨种植“国庆桃”“冬桃”,同时发展生态土鸡养殖,找到一条适合村里发展的路子,发展种养殖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殖”。年12月,朱永明率先承包了村里的15亩山地,种上了国庆桃、冬桃,并在林下发展土鸡养殖。为了学到技术,他虚心请教专家、技术员,到县外种植大户、养殖合作社参观学习。经过3年的摸索,到年终于看到了成效。收获时节,国庆桃和土鸡几乎是供不应求,当年收入8万多元。对于和朱永明一起种桃、养鸡的村民,朱永明免费给他们提供树苗,手把手的教授他们种养殖技术。村里一下子发展了一个70亩的桃园,养殖土鸡达只。

当问起为什么放弃在外发展的好机会,回乡创业的时候,朱永明说:“自己先富起来了,可乡亲们却还在贫困中挣扎,一个人富不是富,带领乡亲一起富才是富。”

他,为乡亲们能住进安居房而劳累奔波

结合平安庄村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年,县里决定对平安庄实施扶贫易地搬迁项目,让村民搬离了滑坡地带,帮扶村民安居乐业。这本该是振奋人心的事情,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群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和恐慌的情绪,搬迁工作陷入窘境。朱永明意识到群众的工作要靠群众做,于是在群众中选出村里的理事会,让群众参与到建设决策中来。

白天,他带领理事会成员配合县、镇、村做好项目的设计、规划、测算、实施和监督等工作。晚上,还要披星戴月,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策,算经济账。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他也没有抱怨过。一户看一户,群众看干部,朱永明这样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划的付出,渐渐地感动了群众,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家家户户鼓足干劲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新家忙碌、奔走,全力参与易地搬迁工作。现在的平安庄旧貌换新颜,幢幢乡间别墅拔地而起,依山而建,井然有序,白墙青瓦影映在蓝天白云下,映衬在青山绿水间,农民富,农村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庄”。

以前的平安庄村

现在的平安庄村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辈子也想不到。”50多岁的王桂华激动的说,以前没有搬出来,房子开了一些大裂子,晚上怕倒下来,到下雨就不敢入睡。还好当时搬出来了,不然现在怎么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基本是安居乐业了。

他,为乡亲们的切身利益据理力争

实施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后,家家户户住进了“安居房”,然而这样的幸福,对于平安庄村人来说,还没有完。这一年,永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对平安庄老村址进行开发,需要向村民租地,村民收取租金。然而,部分村民认为果树刚好见成效,不划算,群众工作做不通。为此,朱永明更加忙碌了,但他说:“只要群众日子过好,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年5月,村里和永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租地、占地进行协商谈判。在龙华村“两委”的领导下,村*支部、理事会、监事会共同选出谈判代表组共11人,由朱永明任组长。作为组长,朱永明广开言路,让代表在群众利益与企业扶持上各抒己见,他还到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咨询,制定出合理的赔偿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房屋赔偿先评估后与农户逐户谈价,土地分农田与荒地等,按每亩每年元和元统一出租,树木按树种、树龄直径大小赔偿。方案得到群众和企业认可后,朱永明带队与公司反复谈判协商。38户人家,38次谈判,一户一户入户算赔偿。“磨破嘴皮只为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赔偿给群众。”朱永明回忆说。为此,面红耳赤的争吵过,也被人指着鼻子骂过,也让人误会捞过油水,但这些都没让他退缩不前,反而坚定了信心,始终一心为民,不忘自己的初心。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可喜的。通过长达半年多的协商谈判努力,群众满意的领到赔偿款,有的农户赔偿高达80多万元,还不算土地出租收入,各农户除承包土地收入后,每年每亩还可以分到元左右的集体土地出租分红,当初他带领群众种下的果树,也得到3万元到30多万元不等的赔偿。

“他对我家帮了不少忙,当初跟着他种果树,现在搬出来以后还可以拿到租金。田地包给企业,平时自己可以到县城打打工,收入增加不少,也住上了小洋楼。”说到朱永明,村民李仁感激之情无语言表。

文/图李建菊

“村子滑坡、陷落,居无安所。收入入不敷出,生活贫困。”这是有着38户人家人的弥城镇龙华村委会平安庄村原来的样子。而今,在短短几年的发展中,村民安居了、山绿了、道好走了、收入增加了,村民离贫穷远了,离富裕近了,年底实现整村脱贫。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村民们都为平安庄村民小组长朱永明翘起大拇指!

他,带领乡亲们发展立体生态种养殖

朱永明是村里第一批外出创业致富的年青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建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日子过得“潇潇洒洒”。而村里的不少人家,增收困难,生活还比较贫困。年10月,心里装着乡里乡亲的他,决定回乡带领群众创业,寻找一条适合平安庄发展的路子。

朱永明

经过多方考证,朱永明与贫困户熊春柳、李仁、罗兆坤、庄国强、罗钢等农户深入实际,探讨种植“国庆桃”“冬桃”,同时发展生态土鸡养殖,找到一条适合村里发展的路子,发展种养殖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殖”。年12月,朱永明率先承包了村里的15亩山地,种上了国庆桃、冬桃,并在林下发展土鸡养殖。为了学到技术,他虚心请教专家、技术员,到县外种植大户、养殖合作社参观学习。经过3年的摸索,到年终于看到了成效。收获时节,国庆桃和土鸡几乎是供不应求,当年收入8万多元。对于和朱永明一起种桃、养鸡的村民,朱永明免费给他们提供树苗,手把手的教授他们种养殖技术。村里一下子发展了一个70亩的桃园,养殖土鸡达只。

当问起为什么放弃在外发展的好机会,回乡创业的时候,朱永明说:“自己先富起来了,可乡亲们却还在贫困中挣扎,一个人富不是富,带领乡亲一起富才是富。”

他,为乡亲们能住进安居房而劳累奔波

结合平安庄村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年,县里决定对平安庄实施扶贫易地搬迁项目,让村民搬离了滑坡地带,帮扶村民安居乐业。这本该是振奋人心的事情,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群众普遍存在不信任和恐慌的情绪,搬迁工作陷入窘境。朱永明意识到群众的工作要靠群众做,于是在群众中选出村里的理事会,让群众参与到建设决策中来。

白天,他带领理事会成员配合县、镇、村做好项目的设计、规划、测算、实施和监督等工作。晚上,还要披星戴月,一户一户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策,算经济账。一天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他也没有抱怨过。一户看一户,群众看干部,朱永明这样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划的付出,渐渐地感动了群众,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家家户户鼓足干劲行动起来,为自己的新家忙碌、奔走,全力参与易地搬迁工作。现在的平安庄旧貌换新颜,幢幢乡间别墅拔地而起,依山而建,井然有序,白墙青瓦影映在蓝天白云下,映衬在青山绿水间,农民富,农村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庄”。

以前的平安庄村

现在的平安庄村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辈子也想不到。”50多岁的王桂华激动的说,以前没有搬出来,房子开了一些大裂子,晚上怕倒下来,到下雨就不敢入睡。还好当时搬出来了,不然现在怎么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现在基本是安居乐业了。

他,为乡亲们的切身利益据理力争

实施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后,家家户户住进了“安居房”,然而这样的幸福,对于平安庄村人来说,还没有完。这一年,永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对平安庄老村址进行开发,需要向村民租地,村民收取租金。然而,部分村民认为果树刚好见成效,不划算,群众工作做不通。为此,朱永明更加忙碌了,但他说:“只要群众日子过好,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年5月,村里和永华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租地、占地进行协商谈判。在龙华村“两委”的领导下,村*支部、理事会、监事会共同选出谈判代表组共11人,由朱永明任组长。作为组长,朱永明广开言路,让代表在群众利益与企业扶持上各抒己见,他还到林业、司法等相关部门咨询,制定出合理的赔偿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房屋赔偿先评估后与农户逐户谈价,土地分农田与荒地等,按每亩每年元和元统一出租,树木按树种、树龄直径大小赔偿。方案得到群众和企业认可后,朱永明带队与公司反复谈判协商。38户人家,38次谈判,一户一户入户算赔偿。“磨破嘴皮只为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赔偿给群众。”朱永明回忆说。为此,面红耳赤的争吵过,也被人指着鼻子骂过,也让人误会捞过油水,但这些都没让他退缩不前,反而坚定了信心,始终一心为民,不忘自己的初心。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结果却是可喜的。通过长达半年多的协商谈判努力,群众满意的领到赔偿款,有的农户赔偿高达80多万元,还不算土地出租收入,各农户除承包土地收入后,每年每亩还可以分到元左右的集体土地出租分红,当初他带领群众种下的果树,也得到3万元到30多万元不等的赔偿。

“他对我家帮了不少忙,当初跟着他种果树,现在搬出来以后还可以拿到租金。田地包给企业,平时自己可以到县城打打工,收入增加不少,也住上了小洋楼。”说到朱永明,村民李仁感激之情无语言表。

文/图李建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小山村,因为他变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