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9月14日电题:山海同心苍洱蝶变——上海浦东与云南大理携手战贫记
新华社记者何欣荣、丁怡全
黑潓江畔,数千亩香水柠檬清香扑鼻;无量山上,葱郁茶场掩映着古朴民宿……上海市浦东新区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西部扶贫协作,通过投资金、派干部、做项目、建机制,西南边陲的大山里留下了“浦东印记”,大理州的11个贫困县也在“山海牵手”中全部脱贫。
对症下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机盎然
大理州巍山县,澜沧江支流黑潓江从这里穿流而过。去年5月开始,黑潓江畔种上了一片片清香扑鼻的柠檬树苗,为荒芜的土地注入勃勃生机。
在巍山挂职的浦东干部金军,是柠檬产业的穿针引线者。多方调研踩点,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几年下来,当地人为金军起了个外号——“金柠檬”。
“巍山种的柠檬,不是普通的青柠,而是台湾无籽香水柠檬。这种柠檬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经济价值较高。”一说到柠檬,金军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目前巍山已种植香水柠檬余亩,今年计划种植1万亩,未来目标是打造“四季香水柠檬之乡”。
看着柠檬树苗茁壮成长,基地运营方聚丰农业负责人褚丰鑫言语间充满自豪。“原来这片地也就是种种玉米,改种香水柠檬后,周边的农民纷纷过来认养。柠檬长成挂果,还可以加工成柠檬干片、鲜片、精油和果胶,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像巍山的柠檬一样,大理各县在浦东帮扶下,纷纷打响了各自的产业品牌:南涧的茶叶、弥渡的生猪、宾川的水果……“人们都知道大理的‘风花雪月’、美丽风光,而我们看中的是当地独特的气候、光照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帮助大理各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大理州政府挂职的浦东干部沈李锋说。
统计显示,年以来,浦东新区累计投入沪滇资金1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个。
创新机制壮大集体资产强化“造血”能力
对口帮扶、扶贫协作,不仅要看带来了什么,更要看留下了什么。
大理无量山,山脉绵延,云雾缭绕。位于大理州南涧县的沪滇协作综合示范园——罗伯克茶场,就坐落在这高山云雾间。
罗伯克,彝语中代表老虎出没的地方。脱贫攻坚的东西合力,在这里显得“生龙活虎”。
运用浦东帮扶资金,一个标准化的茶叶初制所已在罗伯克茶场建立起来。“有了这个初制所,以前人工操作的步骤,现在可以全自动完成,效率高了,碎茶少了,市场宽了,村民的分红也就多了。”86岁的茶场老场长李正林说。
茶场的一些老建筑,也在浦东资金支持下,被改造成精品民宿项目。未来,罗伯克茶场不但产茶卖茶,还可以提供研学、游学服务,“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南涧茶文化走向国际。
“我们把浦东帮扶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量化成村集体资产,再出租给茶叶企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有效破解村集体资产空壳的问题,带动农民增收。”南涧县委书记吉向阳说。
通过壮大集体资产,强化“造血”能力,这样的机制创新,在浦东与大理的东西扶贫协作中还有不少。
在弥渡县的生猪养殖基地,浦东援滇干部赵洪路算了一笔账:沪滇资金投入万元建成的27栋生猪养殖厩舍,出租给跨国企业正大集团,每栋每年收益达26万元,带动个贫困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元。
治理升级让乡村有“看头”生活有“奔头”
东西扶贫协作,不但让贫困户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乡村环境更有“看头”、农民生活更有“奔头”。
大理州宾川县的尼萨村,居住着易地扶贫搬迁而来的98户、名村民,以傈僳族和彝族为主,48岁的彝族汉子李树军就是其中之一。
“原来我们住在80公里外的深山里,村里条件很苦,有人形容是‘种一坡坡、收一箩箩’。因为水电设施差,生活也简单,没事就围着屋里的火塘,泡茶、喝酒、烤土豆。政府动员搬迁,好多老人不愿意,担心搬到外面不习惯。”李树军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宾川县委书记杨泽亮说,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必须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方面东西协作帮了大忙。
在沪滇资金支持下,如今的尼萨村建起了无籽石榴、沃柑等经济作物基地,一亩石榴能卖到3万元以上。村里还修了小广场、图书室、卫生室等公共设施,村民子女可以就近上学。
不但人居环境美了,乡村的社会治理也升级了。南涧县龙凤村建起了爱心超市,村民们从事公益活动,或者孩子考上大学的,都可以获得积分去超市兑换商品。祥云县则参考浦东“家门口”服务体系,建了20多个“雨润家园”服务站,从党员活动、农家书屋到纠纷调解,居民很多日常需求家门口就能解决。
从深山搬到尼萨村的新居后,李树军开了一个小卖铺、买了一辆小轿车,后来还带妻子补拍了一张婚纱照,照片上的一家人笑意盈盈。尼萨,傈僳族语里是“幸福”之意,如今在李树军家里已经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黄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