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什么造成了现在的象脚鼓大多以牛皮为鼓面呢
TUhjnbcbe - 2024/8/17 0:49:00

南乌·孔雀鼓(又名:孔雀鼓,Nanwupeacockdrum)是以象脚鼓为基础而进行改良,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及信仰色调、纹案、图腾为主题,以现代环保工艺、流行时尚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的手敲皮膜打击乐器。“乌”意为太阳,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乌”也作云南的代表符号神鸟孔雀的叫声,“乌”更为云南少数民族神圣颜色,其鼓低音作乌声,其面为乌皮,故作南乌·孔雀鼓。

孔雀鼓的鼓腔整体以象脚鼓为基础,运用现代工艺从鼓腔内壁、共鸣腔、放音孔径、放音口到整个外形做到了极大的精细和改良。通过声学结构协调,在保留传统象脚鼓声音的同时又提升了声音的整体共鸣,外形有严格的尺寸、弧度要求,腔体有严格的声学及乐音要求,从选料、制作、调音到制成几十道工序精益求精。孔雀鼓腔体木材选用民间惯用的芒果木和桐木两种,并严格遵守合法伐木、计划伐木,有时更采用合法进口优质木材进行制作。前文中曾提及,《百夷传》中有记载,古时候的象脚鼓是“以羊皮为之”,但由于制鼓工艺的失传和制鼓原材料的局限,现在的象脚鼓大多以牛皮为鼓面。

牛皮虽然可以作为皮膜打击乐的鼓面,但皮质较厚,会导致手、拳、掌等敲击时鼓面的震动回弹不足且牛皮难以通过传统拉绳调音的方式将鼓面拉紧调至较好音色,牛皮的油脂含量也较高,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程度较大,所以固音效果不佳,虽然民间艺人巧用糯米糊于鼓面,米糊水分脱干可起到收紧鼓面的作用,但效果却十分有限。好的鼓面将直接影响到鼓的音色和手感,孔雀鼓的鼓面、鼓皮严格遵守传统象脚鼓的用料要求,以优质乌山羊皮为鼓面,部分产于云南本土,部分产于非洲安哥拉地区。

优质的乌山羊皮,皮色为乌黑色,具有皮薄且韧性较强的特点,加之选择以背脊为中线的优质区域,可以极大满足不同需求的音高、音色调节要求,油脂含量低,所以音色、音高的稳定性极佳。孔雀鼓的调音方式同象脚鼓一样为垂直拉绳调音方式。象脚鼓所选用的拉力绳为羊皮或牛皮搓裹而成,虽具有一定拉力,但强度远远不够,孔雀鼓借鉴世界其他民族较为成熟的手敲皮膜打击乐器的调音方式,选用高强度拉力绳作为调音绳,在满足不同音高、音色需求的同时又大大提升了音高、音色的稳定性和可调性。

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更需要传播与发展。南乌·孔雀鼓利用现代先进且环保的生产技术,精美的民族文化图騰,声学及乐器制作工艺,一方面是对原始象脚鼓的良好传承,另一方面也是对原始象脚鼓的创新与发展。孔雀鼓研发团队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在于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和传播。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以孔雀鼓为载体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将会更加丰富多彩、和谐美好。

弥渡南山被誉为民间风俗的活化石,至今尚保留着许多久远的民间风俗。其中喜庆吹打乐,就一直保留至今,并将继续传承。在这里,吹打乐演奏的人被冠以吹打匠的名号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听着吹打匠吹奏的吹打音乐长大的代人。如今,都已经步入中年了,但对南山的吹打乐却总是特别难以释怀,还好从事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我还常能够时常接触到南山的吹打匠,不时聆听他们悦耳喜庆的吹打乐。弥渡南山,自我有记忆以来,每逢婚事嫁娶、乔迁喜庆,都免不了要热闹一场。其中最常见的喜庆方式,就是请帮吹打匠(吹打匠,也就是唢呐吹奏手,也俗称叭喇匠,合奏曲目即称吹打乐),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人们往往随着吹打乐沉醉于喜庆之中,其乐融融。

说及吹打匠,与之密不可分的便是吹打乐,在我们南山可是有些历史的。据一些热衷于谈古论今的老人口述,在元明时期,由于实行屯垦制度,中原人士大量涌入云南(西南),弥渡南山也亳不例外的容纳了不少的屯垦移民,中原文化也不同程度的随之涌入。据说有的屯垦先民,从中原到西南,就只带来一支叭喇(唢呐),人走到哪里,叭喇就响到哪里,并靠着给别人吹奏叭喇讨得银钱,维系生计,一路到达定居点。

正是这些开发西南的屯垦先民,不仅将叭喇吹奏技艺带到南山,而且把叭喇吹奏乐与当地流传的打击乐(牛皮鼓、木鼓、木鱼、小钹、沙锣等)融合为一体,将单纯的叭喇吹奏与之混编成吹敲一体的吹打乐,如此也成就了一拨又一拨的演奏能人,人们把这些能吹善奏的艺人称之为吹打师傅,又有人还嫌这种称呼不上口,再后来就简称为吹打匠,他们吹奏的合乐即是吹打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造成了现在的象脚鼓大多以牛皮为鼓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