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绕了不知多少个弯,转出抬头只见一线天的干涸的水箐,来到了我27年前参加工作的地方——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德苴乡青云村委会。当年撑着雨伞穿着雨靴步行20多公里淌过水箐开学报到的那天又浮现在眼前,所任教的青云中学的学生下雨天自己烧火做饭吃、住宿的小平房连夜漏雨的场景在脑海中刷屏。当时群众落后的生产条件还记忆犹新,脏乱的生活环境还历历在目。
村庄旧貌焕新颜
一个奖让我惊讶
到村委会刚落座,青云村*总支书记白红明就和我们谈起村里的脱贫攻坚故事。听着他讲到的道路交通、安全饮水、住房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等所带来的变化,回想起当年村中那些破烂的房子、泥泞或灰飞的土路、遍地散落的垃圾、污水横流的村庄、苦饱吃不饱的村民、可怜的上学孩子,感觉到真是变化太大了,可以说是新旧两重天啦!
村庄新面貌
当他讲到山背后的那个新庄村,当年我走路去村里做过家访,记忆中的新庄根本不新,印象最深的是沟沟坎坎的山路难走得很,村中无厕所内急难解得很,牛屎猪粪、破衣烂鞋随地都是,大多村民守在破房子里过着穷日子,漂人乱人懒人有一档,厌学辍学的学生也数该村最多。白总告诉我们:“如今的新庄村变新了,真正真称得上是新庄村了,成为了青云村委会新房建得最多、硬化路里程最长、产业发展得最好、群众最勤劳、人均收入最高、人居环境最美的自然村,并在德苴乡人居环境提升大比拼行动中荣获第一名。”这个奖项确实让我感到惊讶,新庄村的变化让我心悦诚服。
一封信让我感动
吃过午饭,我们坐上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上,两旁的玉米正在壮苞,烤烟正泛*成熟,套种的花椒长势喜人,地里劳作的群众只见小半身影。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立了标志石的新庄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松林密集的青山,依山环绕的进村路,半山腰上青瓦白墙的民房和村头几幢崭新的山间别墅。几分钟后进村了,新庄村组长彭宝生带我们走进村民议事点,一道垛木拱门、一棵大青树,一圈砖围栏,两张石桌子,八条石凳子,水泥浇灌的地面,还有一面白墙上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内容少见的结合村情实际,特别接地气。整块区域阴凉避日,干净整洁,古朴恬静,是村民常去的打卡地。村组长彭宝生向我们介绍:“以前这里是条箐干沟,村民们经常来这里倒垃圾,丢死猪死鸡,是个卫生死角,过路就闻到臭气熏天。通过村委会下村来规划,发动*员带头清理粪堆,自己动手灌档墙、浇地坪、砌围栏、筑拱门、写村规民约,把这个垃圾死角变成了村民汇聚的好地点。”
路面干净整洁
继续沿着村内的水泥路前行,路边一排排的彩色轮胎很是夺目,既好看又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很有创意。这个废轮胎是村组干部到县城多家汽车修理厂免费讨要的。每隔一段距离,在稍宽的路旁就建有花台,栽上花草,植上树木,成为一道道景观。这些都是发动群众捐出废砖废瓦,自己出义务工建设,自己栽花栽树的成果。
环境极大改善
走进村组活动小广场,除了宽敞平整的院落,整洁规范的活动室、造型优美的围栏、点缀靓丽的花草,最引人注目的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竹簸箕里的手写标语、墙上的村民捐款公示板,特别是贴在活动室墙上的那封信,吸引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凑过去,认真读了起来。信是一位66岁的退休老民办教师耳闻目睹、亲历亲为、真切感受后,有感而写,自发贴上去的。信还取了个《我看到了村上的新希望》标题,信的开头注明(本人耳闻目睹的真实写照)。全信情真意切,万语千言,手写而成,共5页多。信中饱含喜悦之情,回顾了村庄过去的脏乱差及贫困落后,历数出村庄现在的净绿美及致富安祥,颂扬了*和国家的好*策,称赞了村组干部的担当付出,引导村民群众珍惜改变继续奋发。可以说,这封信是新庄村近年变化的缩影,每一位读到的人都会被深深感动。高龄退休老民办教师信中有几个错别字,但不影响我们读懂,我们也可以谅解。
一户人让我欣慰
在深入农户的路上,村*总支书记白红明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道:“新庄村在提升人居环境行动中,通过召开户主会议,发动群众出义务工,集中清理全村垃圾,整治卫生死角,把全村打扫干净,并发动群众捐出废旧材料,在村中建设花台、栽花种草,清理路边乱堆放的杂物、废物,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在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的感召下,村中各家各户都动起来,按照‘五净一绿一规范’的要求,自己动手打扫家庭卫生,清理规范家中物品,在家中栽花栽树,清理各家粪堆,集中收集垃圾,统一送倒垃圾,经常换洗衣服,有条件的建设卫生厕所,安装太阳能卫生间,全面改善家中卫生条件。到现在,可以说整个新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居环境新样子
说话间,我们上得一个小坡,看到了一个水泥砖支砌铁丝网围边的简易花台,里面几丛状元红开得正艳。再往右转,就进了没有大门的人家户。正巧男主人周丕荣一手提着塑料桶,一手握着塑料瓢正在给走廊沿上的盆花浇水,那些花有六七个品种,其间还有小树,长势较好,给院子增添了不少生机。村组长彭宝生领着我们看了他家的院落和房屋,经过*府补助改造过的危房已结构安全稳固,拾整过的青瓦房顶遮风避雨,楼上楼下门窗齐备,水泥地面平整光滑。未打地坪的泥土院子,打理得平平整整,清扫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整个院子井然有序。客厅里沙发、茶几、矮柜、电视机、电风扇、烤火器一应俱全。厨房里灶台、电炊具、吃饭桌、小厨柜,锅碗瓢盆筷一样不少。周丕荣的老母亲的卧室床上除了有垫褥、床单、被子还有毛毯,衣服也堆码着不少,各种款式、各色花样、各种厚薄的都有。最为显眼的是停在院子里的那辆用于农业生产的红色三轮摩托车,车厢还盖了赤*色篷布,看得出主人很是爱惜。村组长彭宝生轻声地告诉我们:“他家是人居环境改变最大的农户之一,现在已经达到了客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院子净,院内外绿化,物品摆放规范的‘五净一绿一规范’的标准。”
村民正在给花浇水
当我们在走廊上坐下攀谈时,一个略显躬身的小伙子走进院来。周丕荣告诉我们:这是他的儿子,在昆明上学,还没收假。我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小伙子上,并你一言我一语抢着和他聊起来,得知他叫周建红,现年二十岁,小时候得过胸瘘,影响了身体的正常生长,后经手术治疗,已基本恢复正常,但与同龄人相比要矮小、单薄些。他在国家教育扶贫*策资助下,年7月于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农村医学专业中专毕业,并考取得临床医学专科班,将于9月16日开学报到。在我们的提议下,他拿出了自己的残疾证、中专毕业证,我们传递着看,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当同行的一位医生同事和他谈起未来的打算时,他很是乐观、自信,表示鉴于自己的身体不能适应农业生产,想继续努力学习,学好医疗技术,毕业后考一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照顾好奶奶和父母。当问到他是否愿意回到新庄村来当一名乡村医生时,他笑了笑,回答道如果考不上外边的工作,就想回来村里当一名乡医,因为我们村卫生室建好了,药品也多起来了,可正规的医生紧缺,目前才有一个,难于服务好全村群众。在我们离开他家之前,小伙子还抱出了一大摞假期学习的书。看着他,看着书,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民居新面貌
返回村委会的途中,车上欢声笑语,都感叹着新庄村的巨变。谈到下一步的提升工作,村*总支书记白红明信心满满地向我们说道:“我们将在乡村振兴中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村庄污水治理工程,解决污水收集处理问题;在村中恰当位置建设仓储框架房,统一堆放柴草,减少安全隐患和污染;继续教育引导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卫生行为习惯,不断巩固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云南网通讯员禹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