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生,但一定可以靠自己勤奋的双手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李迎春常说的一句话。李迎春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大帅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年仅42岁的他,已经在茶叶经营的路上闯荡了10个年头。他一砖一瓦建起自己的茶厂,一步一个脚印咬紧牙关向前闯,如今,大帅茶厂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李迎春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之梦,还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乡情难舍
扎根大山做“茶人”
李迎春出生在一个边远山区——弥渡县牛街彝族乡荣华村委会大核桃箐村。这里山高坡陡,箐深水冷,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离牛街乡*府有24公里,交通不便,通讯不畅,是弥渡县边远特困少数民族村之一。但因气候和土壤优势,大核桃箐村茶叶历史文化悠久,村里大多数群众都靠种植茶叶为生。
由于家庭原因,初中毕业之后李迎春就没有继续读书。在年参*,退伍之后找了一份谋生的工作。可每每回乡看到家乡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李迎春很是揪心。李迎春说:“当时,村民自己上山采茶,然后用大锅把新采的茶炒一下或者晒干,简单的加工之后就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样的加工方式,质量不高,价格低,销量少。”这么好的茶历史文化和茶园没有得到发展,让正准备离家的李迎春迈不出脚。经过深思熟虑,李迎春坚定了创办茶厂的决心,他辞去了在外的工作,回乡做起了“茶人”。
艰苦创业
终创“弥帅”品牌
说干就干,李迎春开始走访调查、学习茶叶加工技术。年12月,李迎春在大核桃箐创办了大帅茶厂,引进绿茶生产设备。创业道路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
“刚开始,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支持,再加上资金不足、大核桃箐村地方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太难了。”李迎春回忆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凭着对家乡茶业的热爱,迎难而上,不怕吃苦,最终建起了自己的茶厂。
年,李迎春敏锐地意识到,茶叶要发展,仅在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是不够的,创品牌也是必须的。年,李迎春大胆地发展品牌兴茶之路,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创新之路。为了拥有自己的品牌,李迎春聘请技术人员到普洱等地学习,学习回来后创制了彝族“土家香茗”茶系列七种品牌。如今,“弥帅”品牌已成为弥渡县茶叶的主导名牌产品,年产量达到多吨。目前,大帅茶厂茶叶生产基地达多亩,每年收购的茶叶达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富而思源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在发展公司的同时,李迎春不忘乡亲。用比集市上高的价格向乡亲收购绿茶,并聘请村民到茶厂务工,同时也为家乡传统茶文化贡献力量。“以前是自己在家简单地加工,质量不好,销量少。现在呢,茶厂来收购,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自己还可以到茶厂打工,真是一举两得啊!”在大帅茶厂打工的村民李胜芳说。
李胜芳家是资深种植茶叶农户,家里有50多亩的茶园,据他说,以前每亩能卖到元左右,但卖进茶厂每亩能卖多元,加上平时在茶厂打工,每年能挣到5至6万,收入增加了不少。为了茶叶的发展,李迎春还举办了茶农培训班,让茶农学习种植茶叶的技术。
为了提升公司茶叶品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年12月,李迎春自筹资金进购1棵观赏性樱花,栽到村边茶农的茶园中,打造“迎春樱花园”,并修通了村中连接茶园6.8公里的樱花观光通道公路。年,李迎春把家乡发展茶叶的历史以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把大核桃箐村打造成“弥津”茶文化民俗村,为彝乡旅游发展增添了一处亮丽的景点。
谈及未来发展,李迎春说,在扩大发展大帅茶厂的同时,也要为家乡的扶贫出一份力,为中国传统茶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图县通讯社李建菊
来源:云南扶贫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