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4年,美国斥10万美金,从我国运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 http://m.39.net/pf/a_6159813.html

如果要做一个现代城市的规划图,那博物馆一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建筑,博物馆里珍藏的文物往往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底蕴,博物馆也给人一种介于现实和神秘之间的感觉。

于是人们往往认为,博物馆中的藏品一定是贵重无比的东西,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有一些文物,如果单纯地用金钱去衡量,那就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甚至如果它被放在大街上,都没有人会停下脚步多看一眼。

而美国的一家博物馆就有这样一件“文物”。

安家落户在美国的石碾子

年6月25日,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美国空*博物馆将要举行一场交接仪式,据悉,这场交接仪式迎接的不是什么稀世珍宝,而是一颗来自中国的石碾子。

碾子古代的一种农具,在工业时代之前,智慧而勤劳的人民就发明了这样一种物件,通过碾子反复地研磨,就能将地里收上来的高粱谷子碾磨成可以直接食用的精米精面;石头,作为一种廉价易得又有重量的材料,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制作碾子的最佳选择。

空*博物馆迎来的这颗石碾子直径有1.2米,重3.7吨,为了将这颗沉重的石碾子运往美国,运输的路线也经历了一番一波三折的思考,最终美方决定先用卡车将这颗石碾子通过载重卡车运送到上海,再从上海海港上船运往美国。

光是运送这颗石碾子的路费,就高达10万美元。

石碾子在中国是随处可见的东西,它既不值钱也不好看,为什么美方却要费时费力的将这样一块石碾子运到空*博物馆,还要作为永久性展品向游客展出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发生在这颗石碾子背后的故事……

石碾子上的汗水和希望

上世纪四十年代,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民也处在战争的烽火之中,轴心国阵营的日本一边发动了对中国以及亚洲诸国的战争,一边在太平洋上发动了对美国的空袭,美国便与中国一起站在了反法西斯的阵营。

由于当时的中国没有制空权,所以日本的空*一到,人们除了躲进防空洞,就没有其它的选择,为了对日本进行打击,年,在陈纳德将*的带领下,多名美国飞行员组成队伍自愿奔赴中国,帮助中国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这一百多名飞行员组成的队伍在历史上留下了他们响亮的名字:飞虎队。

空*到了,就需要起飞的场地,然而当时的中国连空*都没有,更不用说机场了,因此,修筑一个机场就变成了中国人迫在眉睫的任务。

加上年底,在陈纳德还未到来的时候,日*便发动了对中国西南部大后方的空袭,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不能来到中国。

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已经沦陷,要修筑机场也只能修在处于祖国大后方的西南部,考虑到方方面面,一个叫云南驿的村庄成为了修筑机场的地点。

在滇缅公路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云南驿机场的扩修任务变得更加紧迫,扩修就需要人力,于是在*府的号召下,祥云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都被投入到修建机场的任务中。

为了让机场更快的修好,*府还从南华、大姚、巍山、弥渡等县城大量征工,大量的平民百姓奔赴云南,为修筑机场贡献自己的汗水,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显然已经不在乎得失的问题。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连前线将士们的武器都凑不齐,更不用说后方的生产机器了,起重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是当时的中国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甚至在修筑机场的时候,大后方连几台像样的载重卡车都拿不出来。

但是,即使条件这样贫瘠,也不曾吓退大后方的劳动人民,

这些民工用最传统的手段——采用人力挖土、运土,用巨大的石碾子压实跑道的方法,用最原始的双手,最艰苦的劳动来修筑这个被急切需要的机场。

前线是拼死拼活的将士,后方是修筑机场的百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抗日救亡的口号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思想钢印,辛苦劳动的人们已经不在乎自己能够获得多少报酬,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生存,即使在修筑机场的路上累死,人们也心甘情愿。

而这块在年运往美国的石碾子,正是当年中国民工用来修建云南驿机场的其中一块。

当时修筑机场的石碾子有大中小三类,每一种石碾子上面都牢牢地绑了四到六根粗绳,而在粗绳子上面又绑有许多细绳,工人在劳作的时候,便将这些小绳子套在自己的身上栓紧,然后用身躯拉动石碾碾压地面。

石碾子异常沉重,大的石碾子重达几吨,人人出力,都要一百多人才拉得动,石碾子被卡住而拉不动的时候,碾子后面跟着的三四名工人便会用棍子使劲地撬,让石碾子能够继续滚动。

不得不感叹,劳动人民来源于生活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高端的压路器械,便想到了每家每户用来磨粮食的石碾子,由于没有机器,打造这样的石碾子也要付出异常艰辛的努力:

工匠们要从滇池东岸的石岩上用凿子劈下巨大的石块,然后就用手中的锤子,一锤一锤的将不规则的石块凿圆。

他们请来工匠专门打造这种巨大的石碾子,有一位曾经参与过修筑工程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打造石碾子的工匠中有一名叫钱开吉,他凿了两个这样的石碾子,收到了一石二斗米的报酬。

这样的石碾子不只在云南驿机场发挥了作用,在整个云南乃至四川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双手打造了这样一块又一块的石碾子,在四川和云南一带修筑公路和机场,最终保证了后方物资的正常供给,也为美国的飞虎队打下了飞上蓝天的基础。

石碾子上洒满了中国人民的汗水,据统计,云南地方*府为了保证机场能够尽快修筑完成,前前后后征集了万劳工大*;

他们不分晴雨昼夜、严冬酷暑的在这片土地上尽情工作,他们会苦中作乐,在拉着沉重的石碾子时,他们唱着歌,喊着口号,令人绝望的现状丝毫没有摧毁这群劳动人民的乐观心态。

石碾子上承载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尽管那些修筑机场的劳动人民并没有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防空作战,在见到日*的轰炸机以前,许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飞机这样的玩意儿,但他们依然相信,战争的胜利必将到来。

为着这份相信,他们愿意不求回报地付出。

尽管他们并没有上战场,并没有掏出刺刀与敌人拼命,但这些工人在这场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也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在机场修建完毕后,战斗机可以顺利起飞,各种运输机也可以顺利起航,在这条石碾子磨出来的跑道上,每天都有架左右的飞机起降。

在美*使用最频繁的时候,平均每三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航。

除了云南驿机场,在日*炸毁了负责运输的滇缅公路后,另外一条航道也在石碾子的滚动声中修筑完成,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驼峰航线。

这条凝结了汗水和希望的航线飞越了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它穿过包括云南驿机场在内的数个机场,使空*作战能够连点成线,形成连接南北两端的枢纽——昆明、祥云、缅甸的空中防务网,日*的飞机再也不能如入无人之境那般在中国土地上进行轰炸。

同时,作为盟*的美国也通过这些机场对日*展开了打击,美国的B-29轰炸机从这里起飞,最终飞到了日本的土地,无数的炮弹倾泻而下,将日本九州几乎烧成灰烬,侵略者们终于也“享受”到了家园被毁,妻儿离散的待遇。

年,战争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汗水洒在了大地上,让长在地上的希望之花结出了果实,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很多年过去,云南驿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它变成了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凡的村庄,许多机场也已经废弃不用,停机坪变成孩子们逗游戏耍的大草地,那些曾经参与工作的石碾子,就七零八落的留在了停机坪附近。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将其中的一个石碾子捐赠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在抗战时期做出贡献的劳动人民。

年10月,中国国务院和美国空*博物馆共同举办了一场相关事件的展览,近70名曾参与这场战争的美国老兵在观看后感到无比激动。

这场展览让他们回想起了当年在云南作战的岁月,不久,美方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他们也想要一块这样的石碾子,作为历史的见证。

于是就有了美国花费10万美元运输石碾子的故事,这块石碾子也是中国精挑细选的。

据一位曾经使用过它的老人说,这块石碾子最初打造出来的时候直径就有1.5米,但是现在它的直径只有1.2米,失去的30厘米正是当年的工人在修筑机场的时候一点一点磨去的,这块减轻了重量的石碾子在此刻更显得意义非凡。

这块石碾子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乐观与坚强,也见证了在那个时期的中美双方那段美好的友谊。

石碾子上的鲜血和生命

人们不知道的是,石碾子上不仅存在着中国人民的汗水和希望,还存在着中国人民的鲜血和泪水。

由于当时的中国装备和武器实在太落后了,所谓的“大后方”和战场比起来也仅仅是相对安全,在飞虎队没有到来之前,日本的飞机可以肆意地飞到四川、飞到当时的陪都重庆、甚至飞到云南和贵州。

所以他们才可以轻而易举地炸毁修筑在云南的滇缅公路,而在炸毁了公路过后,日本人也明白当时的中国要抢修公路,建造机场,他们希望将中国的这个工程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

只要机场没有修好,日本的飞机就能耀武扬威地飞翔在云南的上空,对修建飞机的劳动人民肆意轰炸。

当时拉石碾子的劳工们还有一段民谣:

“拉石碾子做苦活,绳子系腰难甩脱。

一有日机来轰炸,十有八九命难活。”

日本的飞机来了,有时候对着地面就是一阵扫射,劳工们便纷纷倒下,有时候直接投下一排炮弹,许多人根本来不及解开绳子,便被炸弹炸飞,在日本的飞机走了过后,地上常常有民工的尸体,有的尸体断成两截,绳子还系在腰上。

机场跑道的底层是大石头,在大石头上面铺着一层小石头,在小石头上面又铺着一层细碎的沙石,毫不夸张地说,劳动人民的鲜血可以染透那一层细碎的砂石。

这条机场跑道应该是红色的,并且在战争年代,机场修好也不代表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从云南驿机场开始修筑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有无数的民工参与进去,他们随时准备抢修和维护被日*炸毁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数以万计的人失去生命,仅在年3月中旬的一天,日*飞机进入祥云上空对云南驿机场和附近的村庄进行偷袭,因这一次轰炸而死的民工和百姓就达到了两千八百多人,炸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残酷血腥程度令人发指。

这些死去的民工将自己的鲜血洒在了自己亲手修筑的机场和公路上,也洒在了身边的石碾子上,随后在石碾子的缓缓滚动中,这上面的鲜血和石料渐渐磨损,最终融入与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中华大地。

除了日本人时不时地“光临”,民工们面临另一重生存的威胁,这个威胁正是他们身后那块巨大的石碾子。

重达几吨的石碾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一种堪称恐怖的冲力,一些人间惨剧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了:或许绳子断了,或许到了一个下坡,巨大的石碾子便直冲而来,一口吞下那些躲避不及的生命。

民工们也有家人子女,由于照顾不便,有些人便选择将自己的小孩带到工地,这些小孩子天真烂漫,看到如此庞大的石碾子,按捺不住好奇地在那些巨大的石头面前跑来跑去,于是有些孩子年轻的生命也终结在了石碾子滚来的那一刻。

石碾子上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和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

后记:斯人已逝,印象永存

遗憾的是,没有人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满怀希望地挥洒着汗水,但最后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给世人。

所幸的是,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不仅仅是他们,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有牺牲的*民国家和人民都不会忘记,尽管他们没有名字,但是却以另外一种形式留存在了人们的心中。

今天,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年9月,在国家的号召下,抗日战争纪念网宣告建立,在这个公益网站上,每年都会刊登和当年那场战争有关的事和人。

年11月,抗日战争纪念网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全民族抗战——云南档案记忆》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云南省档案局允许了媒体发布云南省参与抗战的历史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一共分为五组,分别是“滇*出省抗敌疆场”、“滇缅公路抢修”、“飞虎驼峰”、“西南联大”、“滇西抗战”;而云南驿机场的修筑,就发生在飞虎·驼峰的这段时间。

人们不会忘记先辈们在云南挥洒的血泪,同样也不会忘记那块石碾子:

年,建川博物馆在该网站上刊登了一张石碾子的照片,那些在战争结束以后就散落在停机坪的石碾子终于得到了一个安身之所,如今它们也能静静地躺在一处,作一个长久的休息。

年3月9日,曾经隶属于中国青年远征*师团2营6医院与世长辞,享年95岁,这位战士青年时期便满怀报国之志,响应“十万青年十万*”的号召奔赴参*,随后在云南曲靖度过了他的*旅生涯。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今天的人们离抗日战争爆发的年代已经有接近百年的时光了,许多参加战斗的*人慢慢地走向了另外一个世界。

但是哪怕海桑田,后世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而每一代人都会从前一代人手中接过火炬,在自己的这一代完成并传承这一份使命。

斯人已逝,但生者必将携着记忆和希望前行。

参考文献

全民族抗战云南档案记忆(一):滇*出省抗敌疆场;抗日战争纪念网;年11月12日

修建机场所用的石碾子;抗日战争纪念网;年11月9日

见证了抗日的历史中国石碾子落户美国;杭州网-都市快报;年6月27日

见证了抗日历史受到国宝级欢迎中国石碾子落户美国(附图片2张);环球时报;年6月17日

石碾子:修建机场的“神器”;读秀网;年

“驼峰航线”上的云南驿机场;读秀网;年

机场上的大石碾子和鲜血;读秀网;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