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渡苴力五台山五台大寺,不经意间和农历二月十五的五台山歌会来了个美丽邂逅。
我们来到大寺文化广场,只听鼓号齐鸣,鞭炮震天,一年一度的弥渡苴力五台山歌会开始了。顿时,整个歌场沸腾起来,来赶歌会的彝族妇女们亮开嗓子,唱起悠扬舒展的彝族过山调,恰似山间百灵鸟。彝族男人们吹响葫芦笙,弹响土三弦,奏出明快爽朗豪放的彝家打歌调。歌声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
打歌场上,彝家阿妹穿上自己精心绣制的新衣服,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银光璀璨;彝家小伙也穿上漂亮的服装,让自己帅气十足。甚至还有老头老太,稚气十足的小阿弟阿妹都纷纷加入打歌队伍,跳起豪放的彝族打歌三跺脚。此时,还有汉族的花灯,白族的霸王鞭参与其间尽展风采。
我与一位彝族耄耋老爹交谈,老爹说:“在歌会上对调子是有大讲究的,有一部分人是为祈福,会期便一定要上五台山对调子,于是在歌会唱调子便成了还愿之举。另外,青年男女还可以通过对调子,寻找知音伴侣。”与老爹的交谈,让我对五台山歌会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我发现,歌会上所唱的调子,没有固定的词,都是临时即兴发挥填词。因此,对调子既展示歌喉,也比试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来自秧草塘村的阿表妹罗丽琴,她随口就给我们来了几段充满山野情趣的调子:
“妹在地边打眼望,哥在地里盘洋芋。妹望阿哥心里甜,哥望阿妹心发慌。”“哥爱妹来妹爱哥,鸟爱青山鱼爱河。鸟爱青山飞得高,哥妹相爱在心上。”“打歌场上来对歌,只听调子不见哥,格是阿哥没文才,藏头露脚算什么。”
对歌场上,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式”即兴编唱,你来我往,像赛歌又像嬉戏,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哗啦啦汇成一片,笑语如潮,歌声如海。对歌的人们,三个一起,四个一伙,东一群西一堆对起歌来。这是最随意、最自然的唱法。人们唱的唱,编的编,和的和,你方唱罢我来对,绝不会兀然落下无人接。
对唱的山歌、小调,有的辽阔高亢,夹带柔情,有的百转千回,清新有趣:“彝家阿妹等着你,等你来对歌……”看着那些对歌的青年男女,唱得情窦初开,唱得情投意合,唱得难舍难分,唱得情定百年。此情此景,让我这个身临其境的人沉醉其中。
到了太阳西斜的时候,打歌的人们累了,也饿了,他们有的来到广场外的小吃摊上,买两碗炖牛肉或羊汤锅,开几瓶啤酒,犒劳自己欢快后疲倦的身体;有的来时就早做好准备,用山泉水煮一锅喷香的锣锅饭,烀上几块火腿肉,烹调出一道道丰盛可口的彝家菜。这时,虽然彼此素不相识,盛情的彝家人邀请我们与他们共进晚餐,难得一遇,毫不客气。一堆啤酒,几碗大肉,一圈子“唱家”,对酒当歌。
酒足饭饱之后,已经是夜幕降临了,这时,歌会的下半场活动开始了,四面八方闪烁的手电筒光柱,像流星似的在林中闯荡。殿阁院落里,花枝树丛间,矗岩巨石下,淙淙山泉边,铮铮土三弦,男女青年用歌声交流似火一样炽热的情感,用调子赞美蜜一般甘甜的生活……弦歌鼎沸,通宵达旦。(作者:余述祥,单位系弥渡县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