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纸扎技艺起源于唐代,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民间技艺,以汉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相融合,用不同形式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弥渡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信仰,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民俗学价值。
参与花灯活动的人员本身就有一技之长,或能做篾活,或能搞书画,或能搞裱糊、剪贴,大量的花灯纸扎艺人来自民间,他们的纸扎作品古朴粗放,极富传统韵味,具有显著的中原文化和南诏地方文化融合的特色。
花灯纸扎技艺具有浓厚的地域艺术特点,既有中原文化的诸多元素,又融合了本土民族的文化艺术因子,具有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特征。比如扎制狮子、麒麟、凤凰、龙,都与其它地区截然不同。凤灯、麒麟灯,必须在从前出过“翰林”的村庄才能扎制、玩耍,否则就是“犯忌”。又如,在有狮山的地方就不能扎狮、耍狮,否则也会带来不祥。
花灯纸扎技艺,工序繁杂,制作精良,扎制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基础和工艺技能。制作一件灯彩至少要经过选料备料、破篾、扎灯彩、裱灯、装饰、彩画、剪接组装、检查修饰等8道工序。
首先是选材料。一般选用杆直、节长,生长一年以上的上好钓鱼刺竹子。有了好材料才能扎制出精美的灯彩。其次是破篾。将选好的竹子剖开成窄片,同时要打面浆,用棉纸(现在也用皱纹纸的)做纸丁、捻纸绳,以备扎制各类花灯。三是扎灯形。根据花灯活动的需要,结合纸扎艺人的构思,扎制出各式各样的花灯骨架。四是裱灯。依据花灯骨架的样式,用绵纸、彩纸将灯架裱糊起来。五是装饰。将做好的纸花、花边纸,粘贴在需要装饰和已裱好的花灯灯彩上。六是彩画。纸扎艺人依据对花灯形状、内涵的构思,进行彩绘。比如牌灯(扁灯),是长扇形的,它表示为花灯队开路的风伯(虎)、雨师(龙),纸扎艺人就在牌灯上画虎头和龙头。七是剪接组装。把需要连接起来的花灯部件进行组合、连接,比如龙灯、狮灯、麒麟灯的头、身、尾的结合,彩船(旱船)各部分安装等。八是检查、修饰、完善。对做好的灯彩进行认真检查,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弥补。
花灯纸扎作品种类较多,内涵丰富,仅花灯就有上百种,其它民俗活动用具也有几十种。在各类民俗祭祀仪式活动中,由于各类祭祀仪式需求的不同,诸如做斋、打醮、朝斗、奠土、丧祭等,都有数十种不同的扎裱工艺来为这些活动服务。
花灯中的“灯彩”,就包括了扁灯(也称牌灯,均为一对,各绘龙头和虎头,以示其呼风唤雨,能风调雨顺,驱*避邪,因此作开道灯)、瓶灯、桶灯、莲花灯、鱼灯、日灯、月灯、龙灯、凤灯、狮子灯、彩船灯、蛤蚌灯、鸟类灯、麒麟灯、十二生肖灯等。不同的“灯彩”,蕴含着不同的内涵,如花瓶灯喻指天下太平,桶灯则表示国家和平一统,鱼灯祈盼吉庆有余,花瓶灯则喻指天下太平,莲花灯、鱼灯则喻“连年有余”,日、月灯则表达了人们对日、月宇宙的崇拜、敬仰,也是对光明、温暖的向往。不同属相的年份,每个灯班都要扎生肖灯,如牛年就必须有金牛灯。龙年的龙灯则另有讲究,龙骨在平常年份扎制12节,凡遇闰年,龙骨就要扎制13节。
花灯纸扎技艺是花灯活动和相关民俗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门独特的工艺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区域文化艺术价值。传承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美化了节日、民俗活动环境,烘托了节日、民俗活动的气氛。由于弥渡花灯纸扎技艺浓厚的地方地域特色,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了当地民众对社会、家庭等的期望和向往,起到了娱人娱己、表达愿景、寄托期盼的作用。